教育部公布高职新专业,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消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现予公布,自2020年起执行。

    

那么设置这些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前景怎么样?相关人才如何培养?

下面以部分热门专业为例说明


1.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微电子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微电子工艺管理、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等能力,从事微电子制造和封装测试工艺维护管理、集成电路辅助逻辑设计、版图设计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半导体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企事业单位,在微电子工艺技术员、集成电路逻辑和版图设计助理工程师、系统应用工程师等岗位,从事微电子工艺制造和封装测试、集成电路逻辑设计、版图设计、FPGA开发与应用、芯片应用方案开发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

3.具备微电子工艺加工及相关设备操作能力;

4.具备集成电路逻辑设计及仿真能力;

5.具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的能力;

6.具备FPGA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7.具备芯片应用方案开发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VerilogHDL应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系统应用与芯片验证。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项目化版图设计与验证等实训。

在集成电路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进行实习。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2.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与运维、产品销售与咨询、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群,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至少一种主流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应用能力;

3.具备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

4.具备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及应用能力;

5.具备人工智能数据集的处理能力;

6.具备人工智能产品推广、营销及技术培训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人工智能数据集处理、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感知与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应用、数据集制作、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及图像识别等实训。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开发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政策前景解读

《中国教育报》解读: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此次公布的新专业中,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和面向新能源燃料电池生产的氢能技术应用专业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分析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高层、中层和低层人才都有大量社会需求,且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如果将能够把人工智能理论模型技术化的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设定为1,那么其上层做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所占的比例为0.01,人工智能产业实用人才的需求比例则为100,而后者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


3.高铁综合维修技术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高速铁路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信号、接触网、电力等设备设施(以下统称高铁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一体化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和普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生产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面向高铁基础设施运维领域,从事高速铁路线路、路基、桥涵、隧道、信号、接触网、电力等设备设施的检查、故障诊断及应急处置、一般性养护维修等工作,从事普速铁路工电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高铁基础设施一般性养护维修的能力;

3.具备高铁基础设施的巡视、检查、检测、试验的能力;

4.具备高铁基础设施的数据分析、运用的能力;

5.具备高铁基础设施故障诊断及应急处置能力;

6.具备高铁基础设施施工作业、安全工作的能力;

7.具备机械动力设备、专用工器具的操作应用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高铁基础设施精密测量技术、高铁基础设施检测数据分析、高铁线路构造与维护、高铁路桥隧设备构造与维护、四电系统、高铁信号设备构造与维护、高铁接触网构造与运行维护。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常用工器具实训、电工实训、钳工实训、精密测量实训、线路设备检修实训、信号设备检修实训、接触网检修实训、高铁工电供综合维修实训。

在铁路运营维护企业进行基础设施一体化养护维修实习。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铁道施工与养护铁道信号电气化铁道供电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土木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政策前景解读

《中国教育报》解读:“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高铁网,但相关铁路高职院校还是按照传统的线路工、桥隧工、信号工、接触网工培养维修人员,教学内容与高铁综合维修需求相差较远。”全国铁道行指委提出开设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议。


4.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熟悉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教育政策、目标、大纲和方案要求,从事研学旅行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在旅行社、相关旅行景区(点)、文博场馆、公共文化场馆、研学旅行营地(基地)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学旅行运营、设计、咨询、营销、方案实施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策划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具备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能力;

4.具备研学旅行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的能力;

5.具备研学旅行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系统保障能力;

6.具备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指导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研学旅行政策法规、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与运营,研学旅行产品线路设计、研学旅行咨询服务与市场营销、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学旅行实施指导与评价、计调实务、导游实务、中小学德育及实践课程概论。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研学旅行产品线路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指导与评价等方面的实训。

在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与运营、咨询服务与市场营销、实施指导与评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习。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旅游服务与管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汉语言文学

政策前景解读

《中国教育报》解读: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邓青表示,自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两年多来,中小学研学旅行参与率呈显著增长态势,但目前研学旅行带队人员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和导游。中小学教师大多是单科教学,缺乏跨学科能力,不太懂户外,不擅长安排吃住行等环节。

而导游大多对教学方法、认知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缺乏教育情怀,大多停留在生活老师或服务员角色,在“学”的层面很难发挥作用。

“因此,研学行业急需建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照标准培养相应人才,逐步将研学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开设研学旅行相关专业正逢其时。”邓青说。

市场需求带来就业前景,不仅催生了跨境电商、研学旅行这样的交叉专业,过去冷门、小众的职业也开始走入校园。


材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